勒索病毒卷土重來 智慧交通將如何應對?
來源: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:胡燕 2017-06-30 11:34:36 加入收藏 咨詢

所在單位: | * |
姓名: | * |
手機: | * |
職位: | |
郵箱: | * |
其他聯系方式: | |
咨詢內容: | |
驗證碼: |
|
6月28日,在“永恒之藍”勒索病毒陰霾尚未完全消散之時,名為“Petya”的最新勒索病毒再度肆虐全球。與此前的“WannaCry”相似,Petya主要瞄準了能源和交通公司、金融以及政府機構的電腦,通過加密電腦文件的方式對用戶進行“勒索”。美國知名安全技術廠商賽門鐵克分析稱,本次攻擊受到了WannaCry的啟發(fā),未來會出現更多類似的攻擊。
專家表示,這次襲擊有很強的定向性,受到攻擊的多為一些基礎設施建設,包括政府、銀行、交通系統(tǒng)、電力系統(tǒng)、通訊系統(tǒng)、能源企業(yè)等重要基礎設施都被波及。近年來,隨著中國推進“互聯網+”便捷交通,促進智能交通發(fā)展戰(zhàn)略實施,交通運輸行業(yè)網聯化、智能化進程加快,與此同時,網絡詐騙、信息裸奔、系統(tǒng)癱瘓、病毒勒索等一系列網絡安全事件,在智能交通領域時有發(fā)生,從中也暴露了交通信息網絡及智能交通系統(tǒng)安全建設的缺位。
今年6月1日,中國首部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,明確提出“交通”行業(yè)是法律重點保護對象。“交通大數據是交通產業(yè)智慧升級的核心驅動力,然而大數據的開放、共享卻也面臨多重考驗”,深圳市人大常委經濟工委委員、江西財經大學客座教授、迪蒙智慧交通CEO向雋表示,在中國,數據買賣產業(yè)已經漸成規(guī)模,不少電商平臺上都有明碼標價用戶信息出售。交通出行的網聯化趨勢,也讓不少互聯網企業(yè)運營數據直接暴露在黑客面前,一旦發(fā)生系統(tǒng)漏洞攻擊或病毒植入,將直接危及客戶信息和資金安全,并引發(fā)城市交通全線奔潰
無論是網約車、共享單車、智慧停車,還是無人駕駛、智能信號燈、電子警察,一旦接入到互聯網之后,互聯網原有的安全問題可以派生到這些車聯網系統(tǒng)。首先是系統(tǒng)安全,無論是車載智能終端還是車載主機,都存在硬件和軟件系統(tǒng)的安全問題;其次是應用安全,比如智能手機中的APP漏洞、山寨網站、釣魚軟件等;最后是數據安全,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,是智慧交通最具有挑戰(zhàn)性的問題。目前,行業(yè)整體更傾向于利用云計算大量存儲資源來保護這些數據,在云計算和區(qū)塊鏈的核心算法下,對交通聯網數據進行安全保護。
評論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