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V首頁
數字音視工程網

微信公眾號

數字音視工程網

手機DAV

null
null
null
卓華,
招商,
null
null
null
快捷,
null

我的位置:

share

境外公建項目管理透析

來源:廈門項目管理網        編輯:數字音視工程    2009-07-09 00:00:00     加入收藏    咨詢

咨詢
所在單位:*
姓名:*
手機:*
職位:
郵箱:*
其他聯系方式:
咨詢內容:
驗證碼:
不能為空 驗證碼錯誤
確定

境外公建項目管理透析

  本文結合筆者在歐洲、阿爾及利亞等地參與公用建設項目管理的實踐,對境外公建項目管理所涉及到的幾點問題進行簡要分析。
計劃篇

  計劃是對項目各方面準備及實施情況予以綜合考慮、分析后,編制的項目施工步驟指導性文件。計劃的主要作用在于疏通經絡,分析并明確關鍵工序,并確定各項關鍵工序的“關門”時間。

  計劃的編制。通常情況下,項目上僅僅進行施工計劃的編制,其他的計劃編制往往流于形式。以阿爾及利亞的建筑市場為例,該市場資源匱乏,及相對較高的深化設計要求,故編制施工計劃時,必須全面考慮設計、材料因素,并相應進行上述因素的計劃編制,同時還需兼顧人員、資金等因素,這樣方能保證的施工計劃的相對準確。計劃的編制過程,也是對項目各方面因素進行梳理的過程,通過分析各方面因素的情況,項目部須找出制約項目進度的關鍵因素,并集中力量予以解決。

  在項目進展的不同時期計劃編制的重點有所不同,在項目初期以設計及材料計劃編制為重,當然,設計、材料計劃編制的依據之一為項目工期的整體要求;在項目結構階段后期以施工計劃為重,重點考慮各項工序的合理安排與穿插;在項目末期以驗收、調試計劃為重,保證項目最終順利交付。

  計劃的追蹤與調整。計劃的編制僅僅是計劃工作的前奏,更為重要的是對計劃的追蹤。計劃的編制需盡可能的詳實與準確,但實際施工過程中,不可能完全依照計劃實施作業(yè),理論與實際的流水節(jié)拍也不盡相同,為了方便計劃的追蹤,在下達計劃任務時,盡可能采取量化的形象進度指標(關鍵工序),這樣既給予分包一定的空間,亦可基本滿足進度控制要求。計劃追蹤的目的,并非要求每個施工項完全依照計劃時間予以實施,而在于控制各個關鍵工序的完成時間,但必須維護計劃的嚴肅性,采取必要的獎罰手段保證計劃中關鍵工作的落實。計劃的追蹤必須依靠責任工程師,在過程中予以監(jiān)督、催促,并以月、旬、周為單位,集中進行項目計劃的檢索。
不存在完美的計劃,也不存在能夠百分百實施完成的計劃,在計劃的實施過程必然進行更新調整。每次的計劃調整,即是對項目各方面因素進行重新梳理的過程,以及時發(fā)現問題,并予以解決。

設計篇

  設計的管理對應于不同的組織形式(自行組織或切塊分包),其管理重點也不盡相同,但有一點是共同的:必須要求設計人員轉變思想,依照當地的要求實施設計工作。
自行組織。在A項目,由于深化設計人員是從設計院直接借聘過來的,項目與設計人員無直接隸屬關系,多頭管理存在一定難度,項目部在對設計人員的管理模式上進行了反復摸索與嘗試。在項目實施初期,項目部將所有設計人員組成設計組,并從中提拔一名設計組長,進行統(tǒng)一管理。此種模式在各專業(yè)交叉協調量很大的情況下,是很有必要的。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,由于缺乏現場的介入,設計組自成一體,加之來自設計院的設計人員對現場進度沒有太多概念,與現場需求脫節(jié),至于優(yōu)化設計方案、節(jié)約項目成本更是無從談起。在項目實施的中期,項目對設計管理進行了改良,實行設計組與專業(yè)組共同管理,專業(yè)組長可以直接管理本專業(yè)的設計人員。其優(yōu)點是:通過專業(yè)組長,將現場與設計有機聯系起來,使得設計滿足現場進度要求,同時盡可能從設計角度簡化施工難度。項目實施的后期,鑒于高昂的費用,借聘的設計人員基本撤場,在專業(yè)總工指導下,深化設計工作基本由現場工程師完成。其優(yōu)點顯而易見,但能夠進行設計工作的工程師十分稀缺。

  切塊分包。在B項目中,由于無法自行組織足夠的設計人員,我方采取了切塊分包的形式,聘請某設計院完整地實施項目深化設計工作。從理論上看,這種模式對于項目內部來說十分完美(將所有的問題都轉移到了外部,如人員的配備及管理等等),但畢竟是施工方對項目全面負責,若項目對設計院控制不力的話,隨著工程的進展,問題也將日益尖銳起來。而在B項目恰恰出現了此種情況:一方面設計院固守國內的設計概念,另一方面歐洲監(jiān)理同樣堅持自己的要求,而項目部對于設計院的控制力又十分有限,最終造成設計再分割,機電材料供應商、設計院、項目部各完成一部分,導致設計成本急劇增加。

  鑒于設計工作的重要性,及國內外差異鮮明的設計要求,在項目策劃時就必須高度重視設計問題,無論采取何種管理模式,都必須適應當地標準。在國內目前的大環(huán)境下,要求國內設計院的設計師們改變設計習慣,依照國外的思路進行設計十分困難,因此在諸多的管理模式中,筆者傾向于逐步培養(yǎng)自有人才,使自身企業(yè)的工程師們逐步具備歐洲工程師的素質——不僅有豐富的現場經驗與動手能力,同時具備相應的設計能力。深化設計工程師的出現,也將提升自身企業(yè)有別于普通建筑企業(yè)的有效競爭力。

免責聲明:本文來源于廈門項目管理網,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本站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,若有任何疑問,請與本文作者聯系或有侵權行為聯系本站刪除。(原創(chuàng)稿件未經許可,不可轉載,轉載請注明來源)
掃一掃關注數字音視工程網公眾號

相關閱讀related

評論comment

 
驗證碼:
您還能輸入500